2007年1月5日 星期五

從馬丁路德看解經及解經者條件

馬丁路德解經法基督性的解經法─即在聖經每個部份都看到基督。
教會性的解經法─即從教會的教導來看聖經,查考聖經與我們的救贖有何關連;
不再從道德,乃從救贖的角度來看,重心放在救贖方面。

解經者的三個先決條件在以解經者的身分讀聖經的時候,
在道德方面我們必需具備三個先決條件。
首先,那人必需謙卑。謙卑是讀經不可缺的,
聖經不是人能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解釋的。
馬丁路德說:「我們沒有能力,也不能用人的悟性去解經。」
太多人對自己的能力和對原文的認識過份自信。
通行的歷史字面解經法,假設人只需語言的能力就夠了,
因而我們發現許多解經書在技術上可能很有幫助,
在靈性上卻不能向我們挑戰,當然就談不上餵養我們的靈魂了。
馬丁路德對當時的人說:「大膽推測的人多,但知道的人少。」
因為敬畏神乃解經的唯一途徑。人愈敬畏神就會愈明白聖經。

路德提另一條件是適切性。他認為人能明白聖經不在於智力,
乃在於人屬靈的程度;是學生與課之間的關係,
所以認識聖經有他合宜的渠道。

除此之外,路德還提到兩點,即情感和經歷。
他說,人除非能與自己的情感一致,否則不可能合宜地談論聖經;
因為唯有如此,人內心的感受才能與從外面聽到的一致。
只有聖靈能創造這種情感,祂能改變我們的情感和動機,
賜給我們合宜的情感去認識,去落實。

備註:我們查考一段聖經時,可以參考奧古斯丁、
約翰屈梭多模(John Chrysostom)、或路德的註釋,
因為他們有不同的領會能把我們帶到一個新領域,
那裡有很多寶藏有待發掘。

侯士庭著。趙鄭簡卿譯。《靈修神學發展史》(台北:中國福音會出版部,1995),頁72-74。

沒有留言: